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。电子商务、食品卫生与营养学、动画等近几年颇为时髦的专业榜上有名。一方面是“热门”专业就业遇冷,另一方面则是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不减,这种反差引人深思:高校到底该如何科学理性设置专业?从就业角度考虑,学生又该如何选择专业?在日益残酷的就业竞争中,大学生又该如何脱颖而出,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呢?
高校到底该如何科学理性设置专业
首先要全面了解目标就业市场的需求。这个需求不能是虚假繁荣,也不能是短期旺盛,而是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。这就需要学校对相关产业的平均薪酬、离职率等指标有科学的策划。
其次要与其他高校横向比较,避免相同专业的同质化竞争。
最后还要衡量学校自身是否具备充分的教学能力,能否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合格人
学生该如何选择专业?
要从小就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,不断尝试和调整自己的兴趣点,这样在高考的时候比较有助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。
专业“热门”不“热门”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也许现在热门的专业到了毕业时就成了就业率低的专业了,专业是否热门轮换的时间只有3、4年的时间,考生在选报专业时,不应该一味盯热门或冷门,兴趣最重要,填报志愿时也要对所报专业有充分了解。
可以用排除法,先排除掉自己不喜欢的专业,再进行选择就会比较容易。
要看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在整个行业中的情况,如果是新开设的专业,或者专业排名靠后的话,就要谨慎报考。
从就业角度考虑,给大家的建议
首先,不要被排名吓倒,就业率低只是一个相对值,是和就业情况好的专业相比,比较低,但并不是低到找不到工作,很多时候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差距。
其次,毕业生别挑剔工作的地域,从国家公布的低就业率专业分布来看,各省的情况不太一样,比如应用公共事业管理在北京就业情况不太好,可以到需求量较大的外省去寻找机会。
另外,还要提醒大家的,抓住最关键时间节点找工作,从现在起到明年春节前是求职黄金期,明年3、4月份是次黄金期,这两个时段要抓好机会。”
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
教育部近日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,分别是:食品卫生与营养学、生物科学、旅游管理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、市场营销、动画、知识产权、广播电视编导、表演、艺术设计学、播音与主持艺术、音乐表演、电子商务、贸易经济、公共事业管理。
北京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有10个:音乐学、社会学、法学、公共事业管理、应用物理学、新闻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表演、工商管理、经济学。
其中,表演、音乐、经济贸易、公共事业管理4个专业在北京与全国的名单上都有,值得考生和高校注意。